看剧《阵地》,民族文化复兴要有一支“笔部队”
孙陵对郭沫若说:“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敢于向有4万万人口的中国发动战争,就是因为日本有一支笔部队。他们是作家和艺术家,通过文艺创作的方式美化侵略战争,煽动日本青年参军参战,形成了凝聚力。”
孙陵对郭沫若说:“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敢于向有4万万人口的中国发动战争,就是因为日本有一支笔部队。他们是作家和艺术家,通过文艺创作的方式美化侵略战争,煽动日本青年参军参战,形成了凝聚力。”
嚯!央视一套又闷声干大事了!谁能想到,一部连预告都懒得好好做的历史剧《阵地》,开播才4集,收视率嗷嗷往2%冲,直接叫板那些天天买热搜的流量剧!它到底有啥魔力?难不成现在的观众,不爱小鲜肉改爱老戏骨了?
电视剧《阵地》登陆央视一套,开篇即是流亡日本十年的郭沫若归国抗战,并扛起中国文化抗战的大旗。《阵地》是今年中央台和广电总局抓的这个六部“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剧之一,且作为今年唯一一部“重大革命题材”,个中情节可为郭沫若此前各种争议拍板定调。
随着电视剧《阵地》在央视热播,王劲松饰演的郭沫若再度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并不算啥新鲜事,但凡有郭沫若三字登场亮相的地方,都会引发新一轮舆论的交口。但这一次,郭沫若无可厚非。
感悟一:南京陷落背景下,普通民众任素宁一家的对话与遭遇。其母亲对家住在国际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租界的安全持乐观态度,但其父亲作为留学过日本多年,对日本的军国主义深有感触,故而认为日本军队不会遵守什么国际法,在国际区也并不安全,主张随国军撤往重庆。
从普通抗联战士的视角切入,以小见大地反映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史。
各位历史迷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接到学校的一个观看电视剧《阵地》的倡议通知,恰好这几天处于一个追剧空白期,于是立马开整,打开爱奇艺电脑端,一看已更新到第五集了。后面会在本公众号发表每集观后感、杂想系列文章,敬请期待,交流探讨!看完一集做以下几方面的感悟!
国庆前夕,央视一套黄金档再抛重磅——抗战剧《阵地》开播仅两集,收视率便直逼2,在腾讯、爱奇艺、优酷三大平台同步上线后,更收获观众“质感拉满”“终于有能看的抗战剧了”的一致好评。
需明白,抗战题材和谍战题材的剧集在国产剧市场始终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诞生了诸多经典佳作,让一批演员声名鹊起。
从经典的《亮剑》、《雪豹》到近几年的《觉醒年代》、《西北岁月》,抗战大剧从来都是最能够勾起观众爱国情怀,并燃起热血的类型。
因为这些年来,郭沫若被攻击为”极左“。文革中他是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的文化官员,有人说他写了多篇颂歌,人格低下。前几天何祚庥就写到郭沫若,就说他在文革中的一些事情。
电视剧《阵地》,任素宁是所有角色里面身份最低的,她原本是南京人,在学校里读书,随着日本人的入侵,她的父母被杀了,她逃了出来,在乱世里挣扎求存。
最近有部电视剧突然火了,央视一套播的《阵地》没请流量明星,也没提前炒热度,开播就冲上全国收视第一,最高时候收视率到了一点九,网上评分九点二,观众说看这剧就像当年追《亮剑》,弹幕里全是爷青回。
电视剧《阵地》,在抗战时期的文化界,郭沫若先生是双方都在争取的大人物。
央视新剧《阵地》一开播就让人注意到了,它没像以前的抗战剧那样总在打鬼子,而是讲一群文化人拿笔当武器,看着夏衍和郭沫若他们到处奔走办报纸,这才明白,文化抗战原来这么难。
“收视率峰值破1.9,全网热度突破14000!”《阵地》开播不到24小时,数据就已经爆表。这部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大规模宣传的历史剧,悄然成为9月电视剧市场的最大黑马。
不愧是央视出手,选题角度格外新颖,它从“文化抗战”这个独特视角切入。
央视新剧《阵地》自播出以来,以其引人入胜的剧情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剧讲述了1938年至1944年间的抗日文化运动,重点展现了夏衍、郭沫若等文化名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开展文化抗战的历史。这一时期,文化不仅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存亡的关键
说到这种类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永不磨灭的番号》、《战长沙》等经典的高口碑大剧,也是无数抗战迷们深藏心底的情怀。
比如《跨过鸭绿江》《大决战》《外交风云》凭借厚重历史质感,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